青霞阅读 > 其他小说 > 东岭 > 如此
    年关将至,康绥街上热闹更甚。盛钧则出了苏家宅子,在人头攒动中往鄞尾巷走,偶尔在几个摊子前停下来,但并不买任何物件,就只是看看。

    傅婴不远不近的跟在盛钧则后边,思量着怎么和人见面,他总不能一直悄摸的跟在后头,世子叫他来是给人当近卫的。可他又委实不清楚这位右佥都的脾性,怕贸然凑上去会招人嫌,以后难相处。

    正想着,那抹黑色的身影倏地被人流遮住,傅婴立即踮脚探头,隐隐瞧见盛钧则进了右边小巷,赶忙小跑着追了过去。

    傅婴在巷中连拐了几个弯,行至深处也没看到人影,心里正纳闷,肩膀上却突然一沉,他惊讶回头,正对上盛钧则的脸。

    “在找我吗?”

    盛钧则居高临下的看着傅婴,大氅上凛冽寒意未消,冰冷的眼盯着面前人,像冷血的蛇。傅婴一怵,心道,这和在世子面前完全是两幅面孔啊!

    盛钧则下手不轻,傅婴觉得自己肩膀要被捏碎了,他干脆大喊:“是世子叫我来的,世子担心大人身边无人,叫我来跟在大人左右。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傅婴肩膀上的手松了力,但依旧扣着他。傅婴恐他不信,拿出在军中的腰牌,晃了晃:“世子说,廖阳哥怎么跟着他的,我就怎么跟着大人。”

    盛钧则扫过那块腰牌,确是戍南军中的东西,再看着眼前的人,不过十六七岁的样子,比他还要小一点。盛钧则移开扣着傅婴的手,问:

    “既是世子让你来的,你偷偷跟在后头做什么?”

    傅婴就实话实说:“世子让我来给大人当近卫,可大人又不知道。我若是冒失的跑到大人面前,万一招大人嫌了,以后日子可怎么好过。”

    盛钧则缓了神色,冲傅婴说:“听这说的,我倒像是个爱给人穿小鞋的了。世子既然要你同廖阳一样,你在我面前也不用过于谨慎小心。方才不知原委,吓着你了吧。”

    “也没、没有。”傅婴动了动肩膀,只觉得这位盛大人变脸真快,刚还一副吓死人的样子,这会又温良起来。傅婴心想,看来日后世子两个字能保命。

    “你叫什么名?”盛钧则一边往巷子外面走,一边问。

    “我叫傅婴。这还是世子给我取的名,取自‘傅家廊下,春风四月里,婴孩长乐,岁岁安’,”傅婴眉飞色舞的说,“世子说这个名好。”

    盛钧则垂眼瞧着傅婴,少年和他并排走路,仰头说话时露出两颗虎牙,一副单纯模样,看起来被人养的很好。

    “你原先跟着世子吗?”盛钧则说。

    傅婴点头:“是,我跟着世子已经有五年了。”

    五年……盛钧则的心倏忽一坠,他和苏恹行允州一别也有五年了。所以当年苏恹行假死撇下他之后,傅婴就跟着苏恹行了。

    “世子为人宽厚,待你应当很好吧,”盛钧则摩挲着指上的咬痕,“你在我身旁不必拘束,和在在世子那里一样就好。”

    “世子也是这么说的,”傅婴转了转眼珠,“他叫我在大人面前不用收着敛着,和在他面前一样就好。见大人如见他。”

    最后一句是傅婴自己总结的,他觉得跟苏恹行说的意思差不多。

    盛钧则被这句话抚慰到了,方才涌上心头的嫉妒和酸涩被抹去大半,虽然苏恹行原话应当不是这般,但有这个意思就足够了。

    “今年多大了?有十六没有?”盛钧则看傅婴只到他肩膀高,人也单薄,只往小了问。

    这话语调轻缓,如同平日长辈的问候,让傅婴短暂忘记了盛钧则最初的凶,轻快的答道:“已经过了十七,再过几个月就冲十八去了。”

    这么一算,傅婴跟着苏恹行时也快十三了。盛钧则有些心里不是味,但面上并不显,只继续作平常询问:“那也不小了,你都会些什么?能跟着世子的,必有过人长处。”

    “我短刀用的还不错,”傅婴掰着手指头,“剑只会用一点,不过我医术好的很。”

    “用刀用剑,都是世子教的吗?”

    傅婴摇头:“是廖阳哥教的,世子不肯教我。”

    “为何不肯教你?”

    “世子说,他不想再教小孩了,原先教过一个,只那一个就够了,再多教几个他会心力憔悴的。”

    盛钧则眼里泛起微不可察的波澜,在允州时苏恹行教过他刀剑,也教过拳脚,后来久别经年,他本以为定绥王世子会教过很多人,可今日傅婴告诉他,世子只教过一个人。

    苏恹行只教过他。

    五年分离残缺的口子被补上一小角,只用了一句从旁人口中听来的话。

    傅婴话音落时,正好两人走出刚才小巷,又回到主街。盛钧则收了思绪,拿银子叫傅婴去买几把扫帚。傅婴不解,但还是照做了。

    然后两人一路走到鄞尾巷,盛钧则拿钥匙打开了一座宅子的门,傅婴就跟着他进去。

    宅子不知多久没住过人,到处落的都是灰尘,傅婴一走进去就打了个喷嚏。

    盛钧则看着荒旧的屋舍,对傅婴说:“知道为何叫你买扫帚吗?”

    “洒扫庭除?”傅婴答道。

    “对,你将这前面打扫一下。”盛钧则吩咐完傅婴,迈步朝后头走去。

    傅婴看了看手里扫帚,又看了看盛钧则的背影,而后面无表情的拎着扫帚扫起了地,心想,他回去要告诉世子!

    ————

    这边苏恹行正看完江枕闲的信。

    信很短,除开头一句问候外只写明了一件事:泓昭帝有意将端平公主嫁给江枕闲!

    端平公主是先帝幼女,当今泓昭帝的妹子,现下已二十有一,确是到了婚嫁的年纪。可泓昭帝放着天下这么多儿郎不看,独想把这位端平公主嫁给江枕闲,这是怀了别的心思在里头。

    江枕闲不是朝堂出身,这是北疆与其他三处边域将领的不同。当年江枕闲起身江湖,于北疆战火中救下一城百姓,守住了大桉北部的边线,自此镇守北疆,后受封敬宁侯。江枕闲无意朝堂纠纷,他背靠江湖,让北疆成了大桉为数不多的中立地界。可若是端平公主嫁给了他,这一切都不一样了。

    泓昭帝企图用一个驸马的名头套住江枕闲,让北疆与皇权荣辱沾连。澧都各方角逐激烈,泓昭帝需要军权。

    苏恹行点烛将信件放置其上,纸页在火舌中一会儿就烧成灰烬。他取了纸笔,洋洋洒洒写了满篇,封好后揣在怀里,转脚去了前厅。

    前厅窗户大敞,光线照进去投出斑驳的影。苏恹行走进去,果不其然瞧见珠帘后的苏宜甯。

    “阿姊。”苏恹行站在帘外唤了声。

    苏宜甯抬头,笑着放下手中的笔:“小十九来了,怎么站在外边不过来?”

    苏恹行闻言掀开珠帘:“阿姊这是在写字?窗户怎么开的这样大,当心受寒。”

    “无事,这会没风,窗子关着太闷了 ”苏宜甯站起身,“这会过来,找你阿姊有事?”

    “只是过来看看你,”苏恹行走到桌边,正瞧见苏宜甯写下的字,“阿姊的字写的愈发好了。”

    白纸上“不拘于时”四个大字遒劲有力,一撇一捺都具风韵,与苏宜甯的病弱形象截然不同。

    苏宜甯素指拂过字迹下端,目光浅浅,说:“我在衮州时无事可做,长居内院,便只好写字打磨时间,时间长了自然会有所长进。”

    苏恹行品出不对来,他面不改色,似是随意道:“怎么今日也不见姐夫?”

    “徐郎外出未归,许是有什么事要办,”苏宜甯平淡道,“我们夫妻之间早过了浓情蜜意的时候,徐郎忙碌,平时也少归家,到不用他常陪着我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他待你不好?”苏恹行变了神色,“阿姊,你与我说实话,平日里那姓徐的可欺负你了?”

    苏宜宁摆摆手:“他没那个胆子。”

    “怎么说起这个来,”苏宜甯转了转眼珠,肯定道,“你遇到他了。”

    苏恹行支支吾吾,然后点了下头。

    苏宜甯嘴角勾起笑意,轻吟吟道:“你能遇到他,是去了玉漏街?该是在千芳楼瞧见他的吧,学会逛花楼了啊,小十九。”

    “我、我是有正事,”苏恹行红了耳尖,“盛钧则与我一同去的。不是,说姓徐的呢,他在康绥都敢逛花楼,在衮州还不得更猖狂,他是找揍呢。”

    苏宜甯浑不在乎:“这些事我早就知道了,我已有对策,不用你插手,你阿姊可不是个任人欺负的主。”

    “我在衮州也不曾受过委屈,徐家到底是书香大家,像他那般放浪的少见,你不必为我操心。”

    姐弟两人又说了些话,苏恹行倒底是不放心,再三过问了些事,最后被苏宜甯推着出了前厅。

    苏恹行走后,苏宜甯敛去笑意,朝一旁侍女道:“我吩咐的事,可办好了?”

    侍女点头,低声回复:“都按郡主的意思安排好了,瞧那人的样子,应该是信了。”

    窗外吹来些许风,将桌上那幅“不拘于时”的字吹出响来。苏宜甯满意的笑了下,不知道是因为字还是别的什么,她在纸上盖好自己的章,对侍女说:“拿到我房中挂起来。”

    侍女应下,拿着纸出了前厅。

    此时已到傍晚,日头落下,只余残辉,冬日里的晴天去的快,也化不开厚雪,入目仍是大片的白。苏宜甯在窗前站了会,伸手接住一片落下的梅花瓣,自言自语:“好久没见过开的这么好的梅花了。”

    苏宜甯初去衮州时曾天真的带去了康绥的梅树,她对定绥王说,将梅树移栽到衮州,这样在衮州也能看见康绥的梅了。

    当时定绥王摇头,告诉她,换了地方就不一样了,梅树如此,人也如此。

    苏宜甯那时不懂,只觉的没什么不一样。她就那样红装霞帔的去了衮州,带着满心的憧憬。从康绥带来的梅树她让人栽在了窗前,日夜盼着,可最后开的并不好。

    后来她才明白,衮州风土,养不好康绥的梅。